2009年1月23日
活性污泥法之接觸穩定法
標準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氣池、沉澱池、污泥迴流系統和剩餘污泥排除系統組成。污水和迴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
從空氣壓縮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通過鋪設在曝氣池底部的空氣擴散裝置,以細小氣泡的形式進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還使混合液處於劇烈攪動的狀態,形懸浮狀態。溶解氧、活性污泥與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觸,使活性污泥反應得以正常進行。
第一階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顆粒吸附在菌膠團的表面上,這是由於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多糖類黏性物質。同時一些大分子有機物在細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
第二階段,微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吸收這些有機物,並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給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應進行的結果,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長,污水則得以淨化處理。
經過活性污泥淨化作用後的混合液進入二次沉澱池,混合液中懸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體物質在這裡沉澱下來與水分離,澄清後的污水作為處理水排出系統。經過沉澱濃縮的污泥從沉澱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為接種污泥迴流至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的懸浮固體濃度和微生物濃度;增殖的微生物從系統中排出,稱為「剩餘污泥」。事實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從污水中轉移到了這些剩餘污泥中。活性污泥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機物,這樣污水變成了乾淨的水。它本質上與自然界水體自淨過程相似,只是經過人工強化,且污水淨化的效果更好。
[接觸穩定法]contact stabilization process
屬於改良過後的活性污泥法其中一種,藉接觸材料於接觸曝氣槽中與廢水充分均勻接觸,經一段時間,接觸材開始生長附著於微生物而形成生物膜,利用該生物膜於好氧狀態下,吸附氧化廢水中大量有機物。可以去除大量之BOD。
常使用之接觸濾材有:
a.粒狀--礫石、碎石、貝殼、煤炭渣、木片、塑膠片
b.棒狀、繩狀體
c.有孔管體
d.平板、波浪板
e.小型筒狀
f.網狀
g.立體網狀
為避免生物濾材之生物膜過厚產生單側之厭氧狀態與濾材阻塞現象,必須設置反沖洗設施,一般來說都是將送風管設置於濾材下方,並間隔10-15min予以反沖洗濾材。一般來說[延長曝氣法活性污泥系統]之F/M大約在0.02- 0.1,[高效率氧曝氣系統]約在0.5以上,其他標準或改良之F/M約在0.2- 0.4。而接觸式氧化系統並未提高含氧量或改變曝氣時間,所以F/M亦用0.2- 0.4之數據,另外本系統之土地需求僅需標準活性污泥法一半即可。接觸穩定法在操作管理上,如空氣量控制、污泥量及污泥鬆化等問題,較活性污泥法容易,且對流量或水質變化較具緩衝能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