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
環境與核能電廠
核能與石化燃料都是利用熱能帶動蒸氣渦輪的相同發電原理
因此也會需要大量的冷卻水使用
就像是天然氣發電、燃煤發電系統一樣
都盡量使用海水作為冷卻裝置,方便大量冷凝蒸氣並帶走熱量
也就是這樣,發電廠經常被質疑為[熱污染源]
光是這一點就造成了許多的居民爭議與生態問題
從環境的角度來說
核電廠對於環境的衝擊可以分為五階段
燃料取得 --> 燃料運輸 --> 電廠排放物 --> 廢棄物質 --> 電力輸送
1.[燃料取得]
核電當然是使用鈾礦,這種高輻射礦物的開採,除了會衰變並伴隨產生氡氣之輻射外也會直接造成人員的長期輻射傷害,據統計指出,美國於地底開採此礦時之致病率可達10-20%。雖然我國無鈾礦,但所付出的經濟成本與相關國際限制卻更大。(核子擴散條約)
2.[燃料運輸]
一座1000千瓦的電廠一年大約需要35-40噸的核燃料,運輸中鈾會被密封於燃料棒內,正常狀態下,運輸並不容易產生輻射外洩的問題,相較於天然氣與石油之運輸所可能形成的污染與危害,顯得安全許多。但是此運輸過程仍需注意遭受攻擊之可能。
3.[電廠排放物]
美國之核電系統主要分為沸水式與壓水式兩種,由於設計上的不同,沸水式之蒸氣係經過中子照射,具有大量放射性物質,因此該系統渦輪附近不可有員工接近,且該系統於鍍燃料時所產生的外洩,也會造成水與蒸氣之放射性污染。但就現實狀況而言,核電廠所產生的污染物確實較其他石化燃料發電廠之污染物來得少,不過車諾比事件也同樣說明了核電廠的潛在風險。
4.[廢棄物質]
根據巴塞爾條約,有害廢棄物不能亂送到第三國(先進國家更不會收),所以勢必由台灣自己處理,目前台電採用固化技術大量減少體積,但是核廢料的問題依然無法解決其實不只台灣,各國都有類似的問題,尤其是我國與日本,更是常被國際質疑核廢料之處理問題;整體來說,正常的最終處理廠處理核廢料,除了具有高風險特性外,其體積是比石化發電來的少的。
5.[電力輸送]
台灣的配電系統很早就建立了,以輸變電及配電之效率來說,近年來應有逐年上升趨 勢,這是由於電力系統開始逐步地下化的關係。
根據台電網站資料,或許會覺得核能似乎當作能源也不錯,但是從反核網站資訊來看,核能又變成萬惡能源;上述的分析,並不是說明核能該不該存在與不存在的問題,只是單純說明能源而已,至於我是否支持核能,坦白說我並不支持永遠使用核能,畢竟能源還有其他的選擇與考量,或許過去10到20年間我們無法不去使用核能,但是未來我們會有更好、更乾淨的能源供大家使用,例如潮汐能、海洋能與太陽能都是很好的選項,為何要永遠屈就於核能呢 ?
差點忘記說明核能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大致上可以分為下列四個項目
1.放射性與輻射污染:這個大家都知道,不用特別說明
2.熱污染:上述說明中有,大致上會影響海洋生態與環境熱污染
3.鹽質污染:屬於熱排放的衍生性污染,因為熱交換後之海水鹽質含量較高,容易造成該區域之海水呈現鹽質含量高的問題,而逐漸形成不耐鹽性之動植物死亡,形成生態之破壞。
4.核子災難:類似車諾比與三哩島的核子事件,難保不會出現在其他的核子設施上,這些都是隱性的風險。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